信報 – 2013-05-01
下肢動脈梗塞和靜脈曲張等血管疾病都是引起腳痛的常見成因,但礙於認知不足,不少患者都有病而不自知。早前由《健康創富》雜誌主辦、香港大塚製藥贊助的「下肢血管疾病──動脈梗塞及靜脈曲張」專題講座,邀請了外科專科謝卓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,為市民講解有關下肢血管疾病的資訊。
動脈血管阻塞引致間歇性跛行
謝醫生表示,周邊動脈血管收窄或阻塞可引致腳痛,主要原因是由於血管老化,令血管壁增厚及失去彈性,導致血管通道收窄,血液因此供應不足而引發腳部疼痛。吸煙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膽固醇等,都是加速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。
此病症最典型的情況是出現「間歇性跛行」(Claudication),患者在站立、躺下或坐下時情況正常,但遇到活動或做運動需要行走一段距離的狀況時,肌肉會開始疼痛,必須立即停下來休息,數分鐘後情況才能好轉,不過恢復走路若干距離後病人會再次感到疼痛,情況就這樣不斷反覆。「間歇性跛行」引致的疼痛主要發生於小腿肌肉,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其皮膚更可能出現潰爛或壞死,甚至需要截肢。
帶氧運動改善血液不足
診斷時醫生會為患者量度足部及手部的血壓,以對比足部的血液供應情況。治療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方法可分為三大類,包括運動、服用藥物及微創手術。部分患者因腳痛而不願活動,但謝醫生卻建議他們應做適量的帶氧運動,例如緩步跑、行山等,不但不會使肌肉負荷過重,更可刺激新的血管增生及改善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。若運動期間感到腳部疼痛,可休息一會再繼續。
藥物治療方面,醫生處方的Cilosta-zal可於血管內發揮作用,避免血小板積聚,並能擴張已收窄的微絲血管及促進血管增生,患者服用三至六個月為一個療程,研究顯示治療後的行走距離會逐漸增加。若患者的病情嚴重,可考慮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(EndovascularSurgery)。術前需要先透過血壓檢查及電腦掃瞄瞭解血管內的情況,手術期間會以血管成型術及支架將已收窄及阻塞的血管打通或擴張,以增加血液的流量。
靜脈曲張嚴重時傷口難癒合
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靜脈血管疾病,多發生於腳部。謝醫生表示,正常情況下在腳部肌肉活動時,靜脈中的瓣膜可幫助血液向上流至心臟,以防回流及積聚在腳部。與間歇性跛行的情況相反,靜脈瓣膜閉合不全的患者在站立時,腳部血液會向下積聚令血管脹大造成小腿不適,腳部活動時不適感反而會減少。醫學界已將腿部靜脈問題分成六個階段,包括:(1)蜘蛛網狀靜脈;(2)血管突起及脹起;(3)腿部浮腫及容易疲累;(4)皮膚顏色變深變黑;(5)皮膚痕癢並引發濕疹及傷口;(6)長期潰瘍難以痊癒。
以不同治療方法對症下藥
如懷疑患有靜脈曲張,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超聲波檢查,以觀察腿部的深層靜脈、表層靜脈及其他靜脈的血液流動情況。治療靜脈曲張方面,可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。如病情不影響日常生活,手術對於第一至三期的患者來說並非必要。謝醫生建議,病情較輕的患者應避免穿高跟鞋及長時間站立,亦可選擇穿著醫學專用的壓力襪,以紓緩由靜脈曲張引起的腿部不適。
第四至六期的患者則必須接受治療,治療方法包括傳統外科手術、微創靜脈腔內消融術及超聲波導引脈內注射治療。傳統的外科手術是把患者腿部較上位置的大隱靜脈結紮,然後抽走。此方法一般需全身麻醉,傷口較大,患者需要多點時間康復。微創靜脈腔內消融術(EndovenousAblation)則是於患者腿上開一個小口,再放入射頻或激光導管,產生熱力使壞血管收縮及堵塞,效果與傳統手術相若,但可選擇局部麻醉進行。而超聲波導引脈內注射治療(UltrasoundGuided Sclerotherapy)則是把藥物注射進血管來堵塞有問題的部分,此法只適用於較小的血管,可改善蜘蛛網狀靜脈或早期靜脈曲張的情況。謝醫生強調,任何治療都有其利弊及風險,病人應找適當的醫生,對症下藥,商討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外科專科醫生
謝卓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