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730 2022-01-14
這裡指的「九十後」,是真正的九十歲以後。接近百歲人瑞還要動手術,以現時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,絕不罕見。筆者處理過年紀最大的,是一百歲!這情況尤其以血管外科手術最為常見,當人體的血管已經用了近百年,出現老化並發展成血管硬化,血管壁變厚,引致收窄甚至閉塞,不足為奇。
六十多歲的A先生,已進入退休年齡,由他照顧的母親已年過九十,患有認知障礙,行動不太自如,需要家人長期照顧。
A先生發現母親的右腳掌冰涼,並出現痛楚、變色的情況,雖然她並不能把症狀表達出來,但兒子憑她的表情反應,也能察覺到母親的不適,最初只是見見家庭醫生,服用藥物觀察一下,但情況並沒有好轉,及後發現尾趾變黑,才察覺到可能跟血管情況有關,輾轉被轉介到血管外科。
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大腿動脈血管嚴重閉塞,引致腳趾供血不足而出現壞疽(Gangrene),若任由情況惡化,整條腿也會保不住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
經醫生分析,方案有三:
進取的話可考慮接受微創血管腔內手術(Endovascular Surgery),把閉塞的血管打通及擴張(Angioplasty),需要時植入支架,增加血流量,保住下肢。但以九十多歲之齡接受手術,當然會存在一定風險及變數,手術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,若果出現併發症,隨時「送她一程」。
保守則可以讓壞疽自然發展,當變黑的情況擴展到不能接受或有危險,便把下肢放棄,接受截肢手術,一勞永逸,反正病人長期臥床,失去一條腿功能上影響不太大。但是截肢在形象及心理上的影響,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。
再消極一點,順其自然,甚麼也不做,即使壞疽影響到性命,病人都已九十多歲,就讓他百年歸老,也未嘗不可。但眼巴巴看着病人下肢逐漸變黑甚至發臭,也是頗折磨的!
若你是病人的家人,你會怎抉擇?
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