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730 2016-01-18
執筆之日,正是香港馬拉松的大日子,雖然天雨綿綿,但早上在街上見到的,全是身穿運動服,跑完步的健兒,即使是渾身濕透,仍然散發出健康喜悅的朝氣。
跑步可以強身健體,這個不用多說,但原來還可用來治療疾病。而周邊血管疾病,是醫學上應用運動治療比較普遍,及文獻證據比較多的。
周邊血管疾病最常見出現於下肢動脈,血管硬化令到血管壁變厚,血管收窄,甚至閉塞,令下肢血液流量減少,最常見的症狀是走路久了,便腳麻無力,小腿酸痛,需停下來休息,待痛楚舒緩,又可再上路,走路的距離,由數十倒數百米不等,視乎病情嚴重程度,醫學上稱之為「間歇性跛行」。
一般人的自然反應,是減少走動以避免痛楚出,但原來這樣不單對病情沒有幫助,甚至下肢肌肉會因為缺乏運動而萎縮,日後走路便難上加難。
相反,醫學上發現若病人接受一套有系統的運動治療,每日保持適量的走路,病人的走路距離會越來越長,痛楚亦會越來越輕。雖然運動不能令已閉塞或收窄的血管變得暢通,但卻可刺激其他細小的外圍血管擴張,令血液可繞過阻塞的血管,供血至下肢肌肉;亦可保持肌肉 的健康,避免其萎縮。大部份病人於接受運動治療後,其症狀都會有明顯的改善,現時這治療已是醫治間歇性跛行的標準配方,若病人反應理想想,甚至可避免進行手術。
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